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

綠營的假支持和藍委的真造反

  年終慰問金案一波三折。藍軍立委多路造反,另提三個版本要求大幅回復遭刪除的慰問金;而綠營則見縫插針,虛意表態要支持行政院版本。立法院果真會上演反對黨挺身為內閣政策護航的大戲嗎?

  這次爭議,可從兩個面向觀察。在政治面,這是執政黨的意志不彰,或者黨政協調失效,導致紀律失控,讓在野黨有機會玩弄兩手策略,企圖從中漁利;從社會面看,則內閣版本原彰顯了政府推動分配正義的決心,若被迫大舉倒退,將使馬總統及內閣形象再次重創。亦即,朝野角力不能只看近利或和稀泥,需有更長遠的國家社會計議著眼,才是正辦,也才能爭取到民心。

  發放了數十年的年終慰問金要一夕刪除,難免讓許多軍公教人員感到鬱卒;這樣的失落感,需要政府的安撫和外界的理解來消融,政治人物的炒作只會加深他們心裡的不滿。事實上,內閣版本為兩萬元以下低所得者保留了慰問金,可說是合情合理的安排。而民進黨一路走來堅持全刪,如今乘藍軍內亂,又轉向政院版示好;如此出爾反爾,除了投機,看不出有任何對人、對事的關懷。

  相對的,藍軍立委基於照顧軍公教權益,要提出不同方案也並非不可,但這需要細緻的籌劃。如果提不出正當合理的論據,只為討好特定選民而大唱中央反調,導致執政黨進退兩難,如此顧細節而失大局、損黨而不利己,又有何黨德可言?目前不分區雖已達成支持政院版,但仍須繼續整合區域立委意見。

  令人失望的,其實不是年終慰問金案的歹戲拖棚,而是台灣民主政治的失魂落魄,目標渙散。回顧年初至今,台灣所有的政治能量幾皆耗在少許事件上:美牛瘦肉精殘留之爭沸沸揚揚半年,其間,民進黨還演出霸占及夜宿國會議場的劇碼,直到七月,才因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決議結束了這場庸人自擾的民粹風波。而證所稅風波更是纏鬥達十一個月之久,直到上周,一直堅持徵收的民進黨突然立場丕變,以「時機不宜」在立院提案「緩徵」;若非適逢台股連八漲,綠營極可能已得逞。而如今,行政部門原已做出妥善改革的年終慰問金,竟是由藍委帶頭在那裡翻雲覆雨,難道沒有由前兩案得到任何教訓?

  從這些外紛內擾看,各色的杯葛、抵制和反對,當然可名之為民主政治必要的制衡。但正本清源,民主制衡的設計,是在防止專制與濫權,而不是在方便政治人物自行其是。如果杯葛手段的運用,到了遏抑朝野的協商,乃至阻滯國家施政的正常推進,那就變成了反民主、反政治。遺憾的是,台灣的民主今天就是陷在這樣的境地:個別政黨或個別政治人物很清楚自己的利益何在,並不擇手段去攫取;然而,各種政治行動交互作用的結果,卻往往得不到提高國家利益或人民福祉的目標,反而是不斷消損國力與社會力。民主走到這種以相互耗損為樂的地步,夫復何言?

  年終慰問金案纏鬥到最後,如果竟在國會演出民進黨支持政院版過關的局面,將是難以想像的局面;那並不意味著藍綠「大和解」,而是執政黨內部紀律和信念的破毀。馬英九以總統兼主席,絕不可放任情勢走到那一步。事實上,在陳冲宣示政院版未變後,民進黨仍決發動群眾上街,可見這個黨眼中只有戰略利益,沒有原則。

  而話說回來,從民眾的立場看,最近藍軍內部的頻頻「造反」,包括年終慰問金的刪減,乃至藍營市長在五都舉債上限調整後的不滿反嗆,都說明中央政府在艱難的改革道路上作出了無私的選擇。這些選擇,有時必須犧牲執政黨忠誠支持者的利益,有時會導致內部立委及民選首長的反彈,但在整體台灣發展及各社會階層衡平的考量下,內閣仍毅然作出抉擇。這樣的表現,如果社會大眾不能給予適度肯定或正確評價,卻一味隨著政客的操作而譏諷謾罵;那麼,換了任何人來,也不可能推動台灣的改革。

  台灣的政治,因為政客無止無休的算計和操作,而陷入投機與混亂。這時候,必須靠民眾的清明,始能避免民主墜入虛無。

(2012-1207 聯合報-社論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