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

從施振榮後悔談半世紀代工

  施振榮說後悔當年提出「科技島」的概念。科技本無罪,但台灣走上代工這條路,一走半世紀,怠惰猶未轉型,才是問題的根源。

  台灣停止接受美援,走上自己的經濟發展之路,距今差不多正好半世紀。這半世紀,基本上也就是一段持續沒有中斷的「代工經濟史」。最初台灣提供廉價勞動力,大量生產消費品,從紡織品到家電到球鞋、雨傘,外銷全球,以這種方式奠定工業化。接下來,台灣工廠紛紛外移,角色轉而變成帶著技術和資金到大陸或東南亞設廠,從台灣接單,再把製造好的代工產品交貨到歐美。

  再進一步,最近十多年,台灣成了全球高科技產品的重要製造中心,不斷以更快更有效的製程,大量生產電腦、筆電、手機。在高科技的全球生產鏈上,台灣占據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,連921大地震發生,業界停工,都影響到全球供貨。但這樣的產業,仍以代工為基本模式。50年來,台灣經濟有過好幾波升級轉化;但換個角度看,50年來,台灣經濟生產的主力雖多次變化,代工的基本性質卻始終不變。

  代工似乎成了台灣的宿命。明明iPhone 5和Mini iPad這些最潮的商品,主要由台灣的高科技公司生產,可是在全球的銷售順位上,台灣卻排在很後面。更慘的是,美國蘋果公司從賣這些產品取得將近五成的毛利,負責實際生產的台灣企業,卻只能分到百分一、二的利潤。

  十多年來,台灣整體薪資水準沒有提升,怪誰?以代工為主的經濟活動,生產數額增加了,利潤卻不斷下跌,創造出來的經濟成效難以實質成長。而且代工面臨激烈競爭,不必等韓國等地的廠商來搶單,台灣自身代工企業就先搶成一團,在沒有技術優位的情況下,只能不斷降低成本,以低價做為唯一的競爭策略。難怪國內業者超低價出清庫存面板,消費者覺得搶到便宜,同業卻哀嘆「搞死一堆人」。

  走了50年,這條代工的漫漫長路,早該轉向了!如同施振榮說的,台灣迫切需要追求的不再是「科技島」,而是擺脫代工心態,開發人文創意,從中找到未來的發展前景。

(2012-1206 聯合晚報-社論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