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年度代表字選出「憂」字,為這個缺乏愉悅之年作了總結。從去年的「讚」倒退為今年的「憂」,是一大警訊,國人應共同思考台灣的脫困解憂之計。
回顧這個憂年,台灣固受到國際景氣的衝擊,但更主要的因素其實是政府決策的舉棋不定及在野的掣肘,使民眾感到浮躁不安。美牛案、證所稅和油電價問題迅速耗掉了馬總統連任的光暈,基本工資和軍公勞保爭議掀起社會對立暗潮,而出口衰退和成長停滯則反映了經濟長期轉型不順的後遺症。種種因素加乘,引發了人民之憂。
也因此,倘以「看到隧道盡頭的光明」來答覆民眾的「憂」鬱,未必是對位的回應。因為若一味強調來年景氣的可能回春,但對解決社會爭議無方卻略而不提,這恐怕是更讓人民鬱結難解之處。
往回看,馬總統首屆的四年,年度代表字分別是亂、盼、淡、讚,可明顯看出年年由負趨正的曲線。今年社會心情急轉為「憂」,除顯示人民對馬總統的第二任有更高的期待,也意味馬英九在收拾與修復「後扁」時期的破漏和傷痕後,須拿出更多魄力,對台灣進行更積極的建樹和布局。
比起五年前的「亂」,台灣人民當下的煩憂其實已大不相同,從體制面的價值拉扯降為生活面的實質解決。這並不是說目前的問題更容易解決,而是說它們更貼近人民的真實利害;就民主政治而言,如此的議題變化就是一種進步。如果民眾的集體思緒能跳脫政治紛亂的糾葛,發揮公民社會的積極力量,台灣何愁沒有解憂之道?
(2012-1209 聯合報-黑白集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